日前,辛庄镇洞港泾村举行村民议事会,在村党委书记巫优提议下,经过充分讨论,为高家坝宅基选出一支负责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的“宅基管家”队伍。
今年以来,辛庄镇在4个村4个宅基试点推行乡村“宅基管家”机制,推动私人区域自我维护、公共区域轮值维护,凝聚自家环境我负责、宅基环境我有责的思想共识,完善村民自我管理机制,用“绣花功夫”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管理,相关做法获《新华日报》报道“点赞”。
“宅基管家”邀请年龄适中、热心村务、群众认可并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村民参与,由镇村干部或乡贤担任指导员,“管家长”一般由村民组长或有威望的乡村贤达担任,各类管家从群众公认、组长认可、自愿服务的村民中产生。通过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形成联动互助的管理服务体系。目前,“宅基管家”履行的主要职责为“四管”,即管宣传发动、管环境卫生、管公益事业、管综合治理。实践中,辛庄镇探索通过建立“五项机制”来保障“宅基管家”顺利运行。
建立“宅基管家”与“星级文明户”评选融合联动机制。探索加强公共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效管理的路径,推动“宅基管家”与“星级文明户”评选有机融合,在“星级文明户”评议中,“宅基管家”成员优先纳入道德评议团,参与对推荐评选候选户的评审工作。对于“星级文明户”星级的动态变化、奖励经费的发放,“宅基管家”可以发挥监督作用。
建立“宅基管家”轮值活动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洁管家、河道管家、绿化管家等方面,探索开展村民轮值活动,每户出一人,开展轮值管理活动。同时也可以建立“宅基管家”人员库,因事而异,一人多岗、一岗多人,通过动态参与、轮流行动来提高村民人人参与的自觉性。
建立“宅基管家”主题活动机制。结合节气节庆开展“宅基管家”主题活动,制定落实宅基村规民约、自治公约,落实镇村交办的任务等。探索开展“宅基管家民生实事”清单、行动项目等,多做亲力亲为、发光发热的工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发动的工作,多做拾遗补缺、锦上添花的工作,多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工作。
建立“宅基管家”运行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神鼓励和经费保障机制,整合集体经济、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相关经费,综合考虑卫生保洁方面的常规投入和日常成本,适当给与“宅基管家”一定的劳务报酬、误工补贴等,同时切实保障必要的公共设施维修保养投入。
建立“宅基管家”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宅基管家”工作季度安排调度、年度培训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发放“宅基管家”工作手册,建立简明台账或工作档案,根据管家成员平时表现、作用发挥、群众反馈等,及时撤换和补充。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的“宅基管家”,宣传典型经验。
张全根是张家桥村马家坝人,退休后享受着幸福晚年。当村里希望他担任马家坝宅基“管家长”时,他一口答应。在张全根的带领下,马家坝建立了包括指导员、保洁、河道、设施、绿化、安全、文化等在内的10人管家队伍。许多农户主动参与进来,在保洁、河道、绿化等方面开展村民轮值活动。“老管家”带“大管家”、“大管家”带“小管家”,村庄自治的氛围越来越浓。“现在村民看见我们都亲切称呼我们是管家公、管家婆。”张全根说。
“我们景家巷,宅基虽小,户数虽少,但管家干的事情可不少!”说起宅基管家,金荡村书记王志涵连连点头。小到巷道的路面保洁,大到游园设施的维修维护,都有管家忙碌的身影。金荡村还积极建立完善“宅基管家”运行机制,定期召开管理协商会,确定“宅基管家民生实事”清单,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神鼓励和经费保障机制,适当给予管家们合理的劳务报酬和误工补贴。据测算,通过村民自治,金荡村景家巷宅基每年在长效管理方面的村级投入可以减少近三分之一。
接下来,辛庄镇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专门指导意见,通过制定统一的“宅基管家”标志标识标牌,建立宅基微信群、户档案和管理台账,明确指导员每月下沉联系工作不少于2次等要求,加快细化完善配套推进方案,分阶段分批次全域推行,确保“宅基管家”运行机制明晰、职责任务明确,推动长效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各村可以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依托已经建立的与“星级文明户”评选的融合联动机制等,通过拿出专项资作为“金牌管家”创建和“宅基民生实事清单”的扶持经费,实行长效激励机制,用于宅基上的微实事、微心愿、微活动、宣传等,提升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探索更多乡村“大管家”巩固“千村美居”长效成果的“辛”模式,共同绘就美丽乡村“辛”画卷,奋力书写乡村“微治理”“辛”答卷,助力打造展示“美丽常熟·虞城善治”的最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