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释放社会治理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 2021-05-06     来源: 常熟市域社会治理     浏览量:1859 次

天津市释放社会治理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治理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程治理同向用力、聚力、发力,以高质量治理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

全链条用力,构建系统治理机制。成立平安天津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高位谋划、部署推动“战区制、主官上”工作制度,形成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战区,各级党委“一把手”担负本战区主责、首责、全责的社会治理体系链条。全面推行社区村换届“一肩挑”,全市3538个行政村、1667个社区100%完成党组织和社区村委员会换届,100%通过法定程序实现社区村党组织书记、社区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力、战斗力。在全市推开“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出台“1+2+X”工作制度机制,通过“赋权”“放权”把各种治理主体、资源、功能聚集到基层。健全平安天津考核指标体系,压实压紧全市各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任务、标准、责任。

全要素聚力,构建源头治理机制。成立天津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全面落实市委要求,重点围绕防范政治安全、社会稳定重大风险,加强战略性预警、综合性分析、前瞻性研究。在全市16个区划分2.2万个全科网格,建立4.8万名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让情况在网格中清晰、资源在网格中整合、问题在网格中发现,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出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制度文件,成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评估中心,近年来共对国有企业混改、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等400余项重大决策事项开展风险评估。

全方位发力,构建全程治理机制。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20项民心工程机制,从延长冬季供暖期、棚户区改造、解决“一老一小”等问题入手,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双百行动”,连续开展4轮信访积案化解,推进150余万国企职工转入社区管理,实现4600余件沉积多年的信访老大难问题案结事了。2020年,市委将“飞地”问题治理作为深化城镇化改革、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创新之法,从个案调研延伸到影响基层治理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对“飞地”清理、整治、归位刻不容缓的明确要求,高强度、高密度推进“飞地”属地化治理工作,有力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职权交叉、责任不清和治理真空等问题。